提升全社会各要素流动性破解“推绳子”困局

最新信息

提升全社会各要素流动性破解“推绳子”困局
2024-03-16 02:35:00
金融是观察社会要素融通状况的重要窗口。当下出现货币量相当充裕与资金量相对紧缺并存现象的核心原因是,流动性出现了问题。只有增强包括货币、土地、技术等全社会各要素的流动性,提高各要素的周转效率,打通任督二脉,提升经济活力,才能破解“推绳子”困局。
  财政政策、货币政策、监管政策、产业政策、人口政策、分配政策等必须加强协同、打通堵点,才能实现全社会融资成本降低、货币流通速度提高、各要素流动顺畅、经济运行活跃的大目标。
  ◎王俊寿
  “万物通则万物运,万物运则万物贱”,金融学亦有“100元盘活一个小镇经济”的经典案例。只有人流、物流、信息流、贸易流、投资流在统一大市场下川流不息,才会支撑起充裕、均衡、稳定、低廉的资金流。金融是观察社会要素融通状况的重要窗口。当下出现货币量相当充裕与资金量相对紧缺并存现象的核心原因是,流动性出现了问题。只有增强包括货币、土地、技术等全社会各要素的流动性,提高各要素的周转效率,打通任督二脉,提升经济活力,才能破解“推绳子”困局。
  目前,流动性问题在金融层面及金融服务实体层面分别映射为“三个并存”。
  一是金融自循环与实体大循环之间不畅通,货币淤积与实体干涸并存。近年来,我国通过系列金融工具保障了宏观流动性的合理充裕,但M2(广义货币供应量)与社会融资规模(资金需求角度)增速“剪刀差”持续走阔,2023年差值均值达到1.85个百分点。同时,多重不确定因素下预期下行,金融机构趋于保守谨慎,企业和居民部门主动降杠杆,M1和M2同比增速差值自2018年以来基本长期为负,现在则扩大至8.4个百分点,“不愿放”与“不愿贷”双向背离,“宽货币”难以转变为“宽信用”。
  二是金融总量与金融结构不匹配,总量充沛与旱涝不均并存。我国金融业资产规模已位居全球第2位,但是金融结构不合理,表现在:间接融资占比过高;制造业、民营经济、专精特新等领域投放不足;抵押类融资与房地产深度捆绑的同时,也挤占了信用类、轻资产的空间。而存量资产又存在低效“周转”与长期占用资源的现象。
  三是金融顺周期供给与经济逆周期需求不协同,有钱无人贷与有人无钱贷并存。市场化约束下,金融供给天然存在顺周期性,在趋势上偏好于“锦上添花”而非“雪中送炭”。在经济亟需提振的当下,金融业要摒弃“雨天收伞”的顺周期思维,顺应国家宏观调控的方向,加大逆周期支持的力度,运用好结构性政策工具,积极支持国家重大战略项目、普惠型小微企业和社会民生等领域。
  对此,财政政策、货币政策、监管政策、产业政策、人口政策、分配政策等必须加强协同、打通堵点,才能实现全社会融资成本降低、货币流通速度提高、各要素流动顺畅、经济运行活跃的大目标。重点处理好三个关系,做好“五篇大文章”。
  其中,在重点处理好三个关系方面:一是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发力的关系。建议进一步发挥财政、税收、担保等杠杆撬动作用,着力改善市场预期,盘活被低效占用的经济资源。二是大的防火墙与小的防波堤的关系。宏观层面拿出总体方案,坚决防止地方债务、房地产、单体机构等一域风险引发系统性“脑梗”;微观层面在打击金融领域违法违规行为的同时,积极疏通资金流“毛细血管”。三是大水漫灌与精准滴灌的关系。相关政策要注重差异化地“切一刀”,而非“一刀切”。要把钱用在刀刃上,否则只能是淤积在金融领域自循环。
  在重点做好“五篇大文章”方面,要积极从金融工作角度改善社会各要素的流动性,以资金流动为切口,拉动社会各要素都“动起来”。科技金融要打好头阵,通过投贷联动、财政贴息、持股权贷款等方式,管道式打通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。绿色金融要践行ESG理念,盘活“青山绿水”,加快中国特色制度与评价体系建设,拓展碳金融交易,增强定价权国际影响力。普惠金融要实现信用、信贷精准匹配,激活“长尾客户”,为解答“广覆盖、低成本、高效率”这一世界性“不可能三角”问题提供中国方案。养老金融要优化深化现有的1+4模式,即一个养老金账户与储蓄、保险、基金、理财四类产品,撬动“银发经济”,探索形成更符合中国需求特征和发展阶段的养老金融框架。数字金融要加强科技赋能,释放“数据”新质生产力,以数字化转型积极助力高质量发展。
(文章来源:上海证券报)
免责申明: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,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。

提升全社会各要素流动性破解“推绳子”困局

sitemap.xml sitemap2.xml sitemap3.xml sitemap4.xml